康哲药业计划拆分旗下皮肤业务赴港上市

康哲药业计划拆分旗下皮肤业务赴港上市

曾骞 2025-04-24 基金知识 18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4月22日晚间,康哲药业公告,拟分拆旗下控股子公司德镁医药于香港联交所独立上市。

据公告,康哲药业实益持有德镁医药90.8%的股权,其余9.2%由两家雇员激励平台持有。

此次分拆预计将通过实物分派的方式进行。康哲药业将其所持全部德镁医药股份,按比例无偿分派给现有股东。每位股东将根据截至董事会厘定的记录日期当日的持股比例,获得相应数量的德镁医药股票。

这意味着,股东无需额外支付对价,即可获得德镁医药股份,类似于收取股票股息。同时,康哲药业不会增发德镁医药新股,分拆后股东所享有的权益不被稀释。

德镁医药承接了康哲药业的皮肤健康业务——皮肤处方药和皮肤学级护肤品。还需要注意的是,康哲药业旗下的医美业务并没有被放入德镁医药,包括如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用透明质酸凝胶、埋植线产品等。

康哲药业计划拆分旗下皮肤业务赴港上市

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德镁医药实现营收3.83亿元、4.73亿元和6.18亿元,实现净利润为-5517万元、-470.3万元和-1.06亿元。

在皮肤处方药领域,德镁医药拥有三款已上市产品、四款处于临床或后期研发阶段的候选药物,以及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管线,覆盖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AD)、皮肤挫伤、浅表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化脓性汗腺炎(HS)、结节性痒疹(PN)、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等适应症。

德镁医药三款已上市产品替瑞奇单抗注射液、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和聚多卡醇注射液都不是自己研发。此外,芦可替尼乳膏(JAK抑制剂外用药物)已在中国进入新药上市申请阶段,并通过博鳌乐城先行区及粤港澳大湾区部分指定医疗机构实现试点商业化。

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这四款药物合计贡献营收分别为3.74亿元、4.25亿元和5.3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97.5%、89.9%和87.0%。

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是中国第二款获批上市的靶向IL-23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该药于2023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并于2024年1月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前一款同类产品为强生的古塞库单抗,于2019年获批。

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广阔的治疗需求。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截至2023年,中国约有720万银屑病患者,其中中度及重度患者占比约60%。2023年中国银屑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149亿元,预测2023年后年复合增长率为4.5%。

但同时该领域竞争格局趋于激烈。截至2025年3月31日,除德镁医药(Dermavon)的替瑞奇珠单抗(IL-23A),已获批且纳入医保目录的IL类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强生的乌司奴单抗(IL-12/23)和古塞库单抗(IL-23A)、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IL-17A)、礼来的依奇珠单抗(IL-17A),以及勃林格殷格翰的佩索利单抗(IL-36R)。

替瑞奇珠单抗在用药依从性上具备差异化优势。相比市面上多数IL-17类生物制剂维持期每月注射一次的方案,该药在维持期仅需每三个月注射一次,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治疗节奏,可能提升长期使用率。

但银屑病药品的竞争也从生物药延伸至小分子领域。2023年获批的BMS口服TYK2抑制剂德塞利布已于2024年进入医保,为中重度患者提供“无需注射”的新选择。

同时,更多以TYK2为靶点的新药正冲刺上市。截至2025年3月31日,处于III期或后期开发阶段的在华TYK2靶向候选药物包括武田的TAK-279、豪森药业的HS-10374以及诺诚健华的ICP-488。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是德镁医药的独家品。该药于中国获批用于治疗形成或未形成血肿的钝器性挫伤,以及无法通过按压治疗的浅表性静脉炎,并自2020年1月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在浅表性静脉炎这一明确适应症上,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目前处于市场独占地位。其活性成分为粘多糖多硫酸酯,目前国内尚无仿制药或同类药物上市,也尚无其他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浅表性静脉炎是一种影响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及炎症性疾病。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3年中国浅表性静脉炎患者规模约为2810万人,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2023年至203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2%

聚多卡醇注射液也是德镁医药的独家品,用于治疗静脉曲张硬化。该产品原由Luqa Ventures Co., Limited持有。德镁医药于2021年2月完成对Luqa全资股权的收购,从而获得该产品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全部权益。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3年中国静脉曲张患者总数约达1.265亿人,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同期,中国静脉曲张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为5亿元,并预计在2023年至2035年间将以11.4%的年复合增速持续扩张

截至2025年3月31日,聚多卡醇注射液是国家药监局唯一批准用于治疗静脉曲张的硬化剂,同时目前无聚多卡醇注射液相关临床试验在国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中心登记。

芦可替尼乳膏或是德镁医药最具市场前景的药物。作为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FDA与EMA批准的用于白癜风复色的局部JAK抑制剂,芦可替尼乳膏在国内或将具备较强的“首药”效应。

该药物由美国生物医药公司Incyte原研,德镁医药通过授权协议获得了其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11国的独家研发及商业化权益,适应症覆盖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及炎症性皮肤疾病。目前该产品的中国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芦可替尼乳膏能切入两个市场白癜风和特应性皮炎。

据灼识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约有1030万白癜风患者,其中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占比约80%。面部和颈部为最常见受累部位,分别影响超过45%和20%的患者。2023年中国白癜风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为26亿元,预计至2035年将以19.3%的年复合增速扩大。

中国尚无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白癜风色素再生的靶向药物。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案多为“标签外用药”,安全性与疗效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患者对新机制药物的临床需求强烈。在白癜风治疗领域,芦可替尼乳膏处于中国市场前列之一,有望填补该领域“无药可用”的现状。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与芦可替尼乳膏处于相同或接近研发阶段的白癜风治疗候选药物还包括辉瑞的利特昔替尼胶囊、艾伯维的乌帕替尼片,以及华东医药的HDM3010乳膏。

特应性皮炎是芦可替尼乳膏未来能拓展的适应症。截至目前,该产品已在中国完成特应性皮炎(AD)III期临床试验入组。

根据灼识咨询,2023年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超过5400万,其中轻度患者占比约73%,中度占25%,重度占2%。成人与青少年群体分别占全部患者的50%以上和15%以上。2023年中国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市场规模约为104亿元,预计2035年前将以11.8%的年复合增速增长。

与白癜风不同,特应性皮炎的竞争格局更为复杂。截至2025年3月31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的以IL或JAK通路为靶点的AD靶向药包括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艾伯维的乌帕替尼、辉瑞的阿布昔替尼等。此外,在研靶向药物数量高达19个,包括智翔金泰的GR1802、三生国健的SSGJ-611、康方生物的曼多奇单抗等,均处于III期或更后期阶段。

在皮肤学级护肤品领域,德镁医药已布局禾零舒缓系列与壬二酸祛痘系列产品。

与传统护肤品相比,皮肤学级护肤品强调医学循证、成分纯度与功效明确,通常用于敏感肌修护、痤疮管理、术后皮肤护理等皮肤问题的辅助治疗或长期管理,市场定位更具专业性。

该板块近年在德镁医药营收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德镁医药护肤品板块分别实现收入946.6万元、4774.4万元和8027.5万元,占公司总营收的2.5%、10.1%和13.0%,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0%。

这一增长趋势也契合行业发展态势。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3年,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规模达315亿元,预计2035年前将以12.7%的年复合增速持续扩容。

转载请注明来自济南华森老年公寓,本文标题:《康哲药业计划拆分旗下皮肤业务赴港上市》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