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决定将旗下43个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舆论批评,也引起了北京和港府的关注。港府强调任何交易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外交部发言人则指出反对利用经济霸凌和霸权影响力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从商业角度看,李嘉诚的这笔交易确实非常划算,未来可以套现近230亿美元。然而,从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看,此举可能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美国一直视中国为“最大挑战”,并通过技术封锁、贸易围堵等方式打压中国。贝莱德集团与美国政府有着密切联系,此前在俄乌冲突中趁机低价收购乌克兰优质资产。现在特朗普向巴拿马施压,贝莱德集团又提出购买李嘉诚手中巴拿马运河的港口经营权。这让人怀疑这是特朗普政府的一个布局,目的是通过军事威胁制造机会让贝莱德集团收购这些港口。
如果贝莱德集团成功获得巴拿马运河的港口经营权,美国可能会故意刁难过航巴拿马运河的中国货船,增加中国远洋运输企业的成本,削弱其竞争力。实际上,美国一直在寻求各种方式打压中国。例如,美国务卿鲁比奥最近多次发表反华言论,声称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是由于“不守规矩”,并支持所谓的“维持现状”以加强台湾的“不对称作战”能力。因此,李嘉诚的这次交易不能简单视为商业行为,而应放在大国博弈的框架中考虑。
李嘉诚坚称这是一笔单纯的商业交易,但显然这种解释难以说服公众和法律。香港特区已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编入特区法,李嘉诚的交易显然会影响中国的发展利益。如果官方追究责任,是有法可依的。目前交易尚未完成,李嘉诚仍有权利中止交易。
尽管李嘉诚可能无法对抗美国的压力,但选择抗争还是直接套现跑路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华为和TikTok硬抗美国压力的例子表明,坚守立场不仅能保护自身利益,还能赢得国内民众的支持。相反,看似明哲保身的做法却可能受到谴责甚至法律制裁。随着中国企业继续走向国际市场,类似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在涉及民族整体利益的问题上,任何人都不应损害国家利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